習近平講故事:中國人民不接受“國強必霸”的邏輯
中國的先人早就知道“國雖大,好戰(zhàn)必亡”。自古以來,中華民族就積極開展對外交往通商,而不是對外侵略擴張;執(zhí)著于保家衛(wèi)國的愛國主義,而不是開疆拓土的殖民主義。2100多年前,中國人就開通了絲綢之路,推動東西方平等開展文明交流,留下了互利合作的足跡,沿路各國人民均受益匪淺。600多年前,中國的鄭和率領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船隊7次遠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,到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沒有占領一寸土地,播撒了和平友誼的種子,留下的是同沿途人民友好交往和文明傳播的佳話。中國近代史,是一部充滿災難、落后挨打的悲慘屈辱史,是一部中華民族抵抗外來侵略、實現(xiàn)民族獨立的偉大斗爭史。歷經(jīng)苦難的中國人民珍惜和平,絕不會將自己曾經(jīng)遭受過的悲慘經(jīng)歷強加給其他民族。
中華民族的血液中沒有侵略他人、稱霸世界的基因,中國人民不接受“國強必霸”的邏輯,愿意同世界各國人民和睦相處、和諧發(fā)展,共謀和平、共護和平、共享和平。
——摘自習近平在中國國際友好大會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(xié)會成立60周年紀念活動上的講話
(2014年5月15日)
背景資料:
鄭和下西洋:是明朝初年的一場海上遠航活動。明成祖命三寶太監(jiān)鄭和率領兩百多艘海船、2.7萬多人從南京出發(fā),在江蘇太倉的劉家港(今江蘇太倉市瀏河鎮(zhèn))集結,至福州閩江口五虎門內(nèi)長樂太平港駐泊伺風開洋,遠航西太平洋和印度洋,拜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曾到達過爪哇、蘇門答臘、蘇祿、彭亨、真臘、古里、暹羅、榜葛剌、阿丹、天方、左法爾、忽魯謨斯、木骨都束等國家,目前已知最遠曾達東非和紅海。
鄭和船隊是由240多艘海船組成的一支聯(lián)合艦隊,船隊的主體船舶為寶船、馬船、糧船、坐船和戰(zhàn)船五類海船。鄭和下西洋是中國古代規(guī)模最大、船只最多、海員最多、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,比歐洲國家航海時間早半個多世紀,是明朝強盛的直接體現(xiàn)。鄭和的航行之舉遠遠超過將近一個世紀之后的葡萄牙、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,如麥哲倫、哥倫布、達·伽瑪?shù)热?,堪稱是“大航海時代”的先驅(qū),是唯一的東方人。
此外,鄭和下西洋折射出中國先進航海科技的光輝,表現(xiàn)了中國古代人的偉大智慧。
責任編輯:葉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