浮山仙境待問津
◎ 禾 源
自古仙人就是出沒在云表之上的山里人,長發(fā)飄飄,白眉長髯;朝露煮茶,擷英素養(yǎng)。仙人與虎為伴,將狼服順,訓蛇分善惡,引鳥唱山曲,護蔭著山下的人安居樂業(yè),維系著一定區(qū)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。仙人偶爾出山,或為扶杖老夫,或為鬢邊插花手提竹籃的老嫗,或為形態(tài)不堪的乞討者……他為考察人心而行跡江湖,為扶弱抑強、主持正義而行俠于村里?;⒇愭?zhèn)浮山村的石人頂就住著這樣的神仙。
浮山村的浮山之名一定啟發(fā)于茫茫云海。村里人說,村中海拔860米,最高處海拔1300多米,臨海高山氣候,隨四時變幻村周圍諸山若隱若現(xiàn)出現(xiàn)沒在云海之中,猶如蓬萊仙島一樣浮在大海之上,浮山之名就此而來,合境宜心。我隨想臆斷,浮山村的先祖千回百轉(zhuǎn)到這里時,被這方情景陶醉。他們用自己的行為體驗著詩佛王維所悟的“行到水窮處,坐看云起時。”的心境,帶來妻小,不回原鄉(xiāng),在這里安家落戶。又用自己的刀鋤和智慧抒寫著陶淵明的一首首詩行:“結(jié)廬在人境,而無車馬喧。”“開荒南野際,守拙歸園田。方宅十余畝,草屋八九間。曖曖遠人村,依依墟里煙”。
當然生活沒有那么有禪境與詩意,澆透他們?nèi)兆拥氖呛顾?。然而他們頑強如樹,豁達如野,在這里一住就是四百多年。黃、葉兩姓代代繁衍,如今有了近百戶人家,三百多人丁。
時代變遷的腳步快得讓浮山村石人頂?shù)纳裣沙泽@,他的順風耳能聽到聲音,浮山人也全能聽到,他千里眼能看到的浮山人也全能看到。外面世界的精彩,一波波隨風吹進的了浮山,每一天的云蒸霞蔚填滿了山間溝壑,而填不滿浮山人對外面向往的欲望。兩袖清風的仙風道骨哪比得上富麗堂煌的瑤池生活,浮山人求富的心態(tài)隨著云海飄到四面八方,一撥撥年輕人打起了背包,秉承著祖先敢于挑戰(zhàn)自己的精神,帶著自己的神話,尋找新的世界。求學、經(jīng)商,打工、辦廠,等等。近的,安家到虎貝、蕉城;遠的,到上海、青海,……憑著浮山人開荒的耐力,借著仙氣長熏的靈動,他們在新時期闖出了新道路。浮山村成了他們的夢鄉(xiāng),成了他們常與外人提起的桃花源。
他們在快節(jié)奏的生活中,閑下一刻抬頭看天上的云,縷縷情絲系在云端,隨著云飛被牽回故鄉(xiāng)。那天夜里他們夢到自己的童年,童年的他爬上后山,尋找山里的仙人洞;夢自己跟隨大人上百丈巖高峰,看采巖菇的人沿繩索從巖頂而下;夢自己從一線天穿過時能把天空看扁;夢自己爬上石人頂振臂高呼“峰到極頂我為峰”;夢自己探覓飛燕塆幽谷,被霧鎖云迷,找不到回家方向,大聲呼救中遇到長須飄飄的大仙揮過拂塵,找到出路;夢自己在山腰竹林弓竹蕩秋千時摔下,又是大仙化云讓自己慢慢著陸,結(jié)果突的一聲,一腳落在床上而醒起。……
故鄉(xiāng)———浮山!
真有許多許多的夢,而這夢境就是現(xiàn)代人向往的生活。城里一起打工的人,都喜歡聽浮山的故事,聽浮山的夢境,一個個聽著還不過癮,都說要到浮山避暑,到浮山度假,到浮山養(yǎng)生,到浮山尋仙跡、找仙草、吃仙果,登石人頂摘星辰獻給心愛的人……
一個人成熟的標志,就是雙肩扛起故鄉(xiāng)二字時,當成是扛起責任。浮山仙境要從深閨出閣,讓有仙緣之人在人間仙境得一份清風潔氣,養(yǎng)一幅超然道骨,走出一派浩然正氣。志向隨夢回村,在外經(jīng)商有所作為的小葉決心反哺鄉(xiāng)村,以開發(fā)鄉(xiāng)村游來開啟浮山仙境大門。
我看著浮山沿坡而建的幾排老屋,新起的幾座洋樓,整個村莊一眼盡收,就這樣一灶冒煙,就可以熏透整個村子的小村莊能興起旅游業(yè)嗎?雄心大志離成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。我不潑冷水,但可以善意提醒,針對旅游業(yè)必須面對問題,輕輕一提,就能拎出一大串問題,我一件件地詢問小葉與村支部黃書記。浮山村開發(fā)鄉(xiāng)村游的優(yōu)勢在哪?小葉毫不猶豫地回答了四個字,“地利,天時”。他說:浮山村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,浮山是天上仙境美,恰似人間有。晨里云霧從谷底冉冉升起,云海茫茫,巖峰聳立云海之中,恰似海上蓬萊仙島;日出其里,霞光萬丈,此中勝狀,堪比海上日出。云霧蒸騰,頃刻云退霧散,峰顯其形,巖彰其貌,形態(tài)萬千。有偉岸石人、雄奇百丈巖、高峻老鷹頭、微妙微肖蜈蚣崗,有仙人遺物石茶灌、石水槽、石蒸籠,還有一線天,飛燕塆、紅軍洞、睡仙山,等等。一物一故事,一景一洞天,再添奇花異草點綴,茂林修竹掩蔭,秘境隱奇觀。
山水鐘靈,孕育人文。浮山在支提山脈仙境中,支提山是道家第一洞天,是天冠菩薩的道場,這一山脈處處留有神仙足跡,閩東獨有的“諸天觀”就修建在浮山村中。南宋著名教育家、理學家,鑄刻世界最早鐘表之雛形漏壺的石堂先生陳普之祖墓也在這塊土上。1933至1934年期間葉飛帶領(lǐng)紅軍在浮山(飛燕塆峽谷)居住,給這塊土地上留下了紅色基因。雖不敢稱人文薈萃,但可以說文脈深深。
再說天時,鄉(xiāng)村是當代的聚焦點,鄉(xiāng)村振興,留住鄉(xiāng)愁,鄉(xiāng)村創(chuàng)意,傳統(tǒng)村落保護等等,鄉(xiāng)村時時出鏡,鄉(xiāng)村發(fā)展恰逢其時,返樸歸真的鄉(xiāng)村田野生活,被許多人所向往。同時虎貝鎮(zhèn)發(fā)展規(guī)劃中,正在打造高山冰雪小鎮(zhèn),若打造成功,有很強的輻射力。再說浮山村與全域游示范區(qū)的屏南縣毗鄰,完全可以成為旅游大戶的小花園。基于這天時與地利,有信心開發(fā)出浮山村的旅游業(yè)。
小葉的分析,如撥重霧,感覺崢嶸歲月就在前頭。可我還是把想好的問題一股腦兒端出:旅游的六大要素如何打造,景點建設(shè)規(guī)劃是否有專業(yè)團隊來做,群眾利益如何保障,特色文化如何表現(xiàn),人無我有、人有我特的目標如何實現(xiàn),大量投入而回報線長的問題如何考慮?村支部黃書記與小葉一一回應(yīng),我想到的,他們不僅都想到,且還步步實施著。進山尋仙的仙境嶺(暫定名)已經(jīng)建成,拾級而上滿兜綠風,一級一境界,慢慢走進深山、巖頂,采仙顆,覓仙跡。
我跟著他們捷足先登體驗一番,他們途說我道聽。那片竹林竹建茶閣,號“七賢”閣,供“竹林七賢”品茶下棋;那片地勢稍平建成兒童戶外拓展區(qū),號“少俠莊”,供孩子們練體練雄心;竹林與樹林交界片,也就是竹浪尖,建禪修或瑜伽精修處,號“仙人臺”……才登到半嶺,已感覺滿山皆去處,前景盡山中。讓我最有感覺的他們對村前一個大山塆的規(guī)劃。不移山,不填土,在村前原有地形面貌的上面打造一個以C字形狀的高空民宿,集餐飲,娛樂,攝影、寫生、高空觀景等于一體。打造國內(nèi)外僅有的高空瀑布景觀,再輔以現(xiàn)代燈光,造就一道流光異彩的夜景,整個建筑橫空出世,鑄造出云海龍宮。
他們說要把小山村變成大天地,這里要成為仙道養(yǎng)生區(qū)、仙谷尋蹤區(qū)、紅色文化區(qū)、農(nóng)耕體驗區(qū),成為攝影基地、寫生基地、研學基地,成為避暑山莊。
浮山系亞熱帶區(qū)域,具代表性和完整性植被系統(tǒng),豐富的森林植被,不僅是人們走向自然、返樸歸真、陶冶情操,追求森林之趣的佳境,還是覓仙草、采仙果的神秘之地。浮山有野茶、巖菇,還有靈芝等名貴本草,這些就是長生靈藥,有竹筍、菌菇,山果、椎栗,這些又是山中佳肴。
雖說浮山的旅游建設(shè)才剛起步,這條路到底有多長,我想不要去琢磨,只要在路上走著,總有一天會達到目的地。就當下的浮山山水已經(jīng)等你千年萬年了,村前的紅豆杉年年結(jié)著顆子等你采擷,石楠開著圣潔花向你吐露著她的芬香,秋后還會結(jié)下黝黑的果子甜透你的心,這一切都在恭候著你,來到浮山,你就會有仙人在野的感覺。
仙在何處,仙在境中,境在何處,境在浮山,境在你腳下,境在你心中。我借來秦少游的詩句贈與各位與浮山有緣的張少游、李少游……“黃葉山頭初帶雪,綠波尊酒暫回春。已聞璧月瓊枝句,更看朝云暮雨人。老丑紅妝翻曲妙,喜逢佳客放懷新。天明又出桃源去,仙境何時再問津。”
浮山等著各位,浮山仙境待問津。
責任編輯:晴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