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者也|盧彩娛:菌味濃情唇齒間
“山中四月雨淋急,雨過潤汽蒸如湯。松叢茶根有馀澤,野菌團團生其間?!鄙蕉嗔钟舻膲蹖?,清涼濕潤,各種味美、高營養(yǎng)價值的菌菇精彩亮相。巧于廚工的壽寧人總能把這些大自然的饋贈,變成令人唇齒留香的美味佳肴。
春夏之際,蔥郁的山野間,一朵朵打著小傘兒的野生菌就開始破土而出,或藏于枯葉下,或匿于野草間,芳華自現(xiàn)。這時,村民們就會背個竹簍,上山采菌菇。壽寧大山里的野生菌菇種類繁多,有雞肉菌、竹頭菌、牛肝菌、松毛菌等,單是牛肝菌,就有白、黃、黑、紅四個品種,風味各異,最受人們喜愛。
回想起來,小時候每次去山林里采菌菇,總是既向往又膽怯。樹林的枯葉下,藏著胖嘟嘟、矮墩墩的牛肝菌和松毛菌。牛肝菌肥壯、粗矮,憨態(tài)十足。但每次采菌菇,我總是采得最少的,因為我怕草叢間有蛇出沒,只敢在林邊小道東張西望,其結(jié)果是筐里空空??帐只丶遥瑫軟]面子,怎么辦呢?同伴中多數(shù)是同班的同學,我學習不錯,就用作業(yè)換菌菇,幫助同伴做作業(yè),或讓同伴抄作業(yè),交易明目張膽。當然如此得到的菌菇往往品相不好,每次母親拿著那些菌菇總是很無奈。牛肝菌的菌傘肥厚,與其他菌類不一樣的是它的“傘”背,不是一條條折紙狀,而是蜂窩海綿狀。剛開始,對于采到的牛肝菌,我總是愛不釋手,但經(jīng)過一番愛撫之后,牛肝菌變得青紫,品相糟糕。長大后,才知道牛肝菌非常高冷,不喜歡人們碰它,一碰就變色,所以它有個別名,叫“見手青”。野生菌喜歡抱團生長,一發(fā)現(xiàn)就是一大片。這幾年,壽寧生態(tài)保護好,牛肝菌越來越多,每到出菌季節(jié),傍晚的壽寧子來橋頭就成了野生菌交易市場。隨著牛肝菌的營養(yǎng)價值被越來越多人認識,牛肝菌的價格也不斷上漲。
這時候,壽寧“煮婦們”都會花上百來塊錢買回幾朵新鮮的牛肝菌,用鹽水浸泡幾分鐘,再用沸水焯一焯,加入蒜頭、姜片,煮上一鍋牛肝菌面,讓家人美美地品嘗一番。好客的壽寧人招待外地客人的第一道佳肴也一定是味美、高營養(yǎng)的牛肝菌面或爆炒牛肝菌片,客人吃得是眉開眼笑,印象深刻。
為了讓家人能不時地吃上牛肝菌,壽寧“煮婦們”總能想到好法子。太陽天,買回一大筐牛肝菌,洗凈之后,切成薄片,晾曬在竹篾上。三五天工夫,牛肝菌變成了金黃色的菌干,散發(fā)著濃濃菌香味來。牛肝菌干遇水而發(fā),很快便在水中恢復肥厚。幾片大蒜,愛吃辣的加上兩三個干辣椒,爆炒,香味便撲鼻而來,吃上一口那叫一個爽。壽寧許多飯店都有這道爆炒牛肝菌,是許多客人必點的佳肴,一上桌便被吃個精光。
野生菌稀少、季節(jié)性強,顯然滿足不了愛菌人士的需求,于是人們開始人工養(yǎng)殖菌菇。壽寧素有“花菇之鄉(xiāng)”的美譽,上個世紀八十年代,壽寧人大規(guī)模種植花菇。優(yōu)良的生長環(huán)境,孕育出了味香肉厚的壽寧花菇。壽寧花菇,頂面呈現(xiàn)淡黑色,菇紋開暴花,白色,菇底呈淡黃色,因頂面有花紋而得名。天氣越冷,花菇的產(chǎn)量越高,質(zhì)量也越好。壽寧花菇最早培育于大安鄉(xiāng)的炭山村,炭山海拔高,日照時間長,所產(chǎn)香菇品質(zhì)上乘,深得人們喜愛。傳說,當年的炭山村,由于地處高山,立地條件差,村民幾乎沒收經(jīng)濟收入,生活十分貧困。那時也有村民們種香菇,但由于技術(shù)差,所產(chǎn)香菇賣不出好價錢。村里有個小伙子吳傳財,從小父母雙亡,吃百家飯長大。長大后的傳財感激村中父老,哪家需要幫忙,他就出現(xiàn)在哪家,沒一天閑著。由于都是無償幫助別人,他一年忙到頭,家里仍然困難,快三十了還沒娶上媳婦??创蠹茵B(yǎng)殖香菇,他也種起了香菇,可到了年末,不但賺不了錢,還賠了本。這天晚上,他幫隔壁三嬸家劈了柴,還幫李奶奶家挑了兩擔水,太累了,回家倒頭就睡。睡中,他夢見炭山吳家祖先吳三公,吳三公對他說,晚上將菇棚遮蓋好,太陽出來打開,就會出現(xiàn)奇跡。他醒后,馬上按夢境中的話去做,奇跡果然出現(xiàn)了,菇棚里的香菇全部開了“花”。開了“花”的香菇,露出白色的紋面,宛如一朵朵白花,非常好看。傳財摘下一些花菇,炒了一碗,叫來鄉(xiāng)鄰品嘗,都說開了花的菇口感脆滑,自帶香甜。傳財沒有將香菇開花的秘密隱藏起來,而是告訴全村菇民,此后,炭山花菇便揚名四方,價格也上漲了許多,銷往全國各地,很多還出口國外。富裕起來的傳財也娶妻生子,生活幸福。
香菇的煮法很多,無論新鮮炒食,或是煲湯,皆是美味。壽寧人最拿手的是號稱“山中鮑魚”的澆汁鮑菇。將花菇焯水后,花式擺盤,盤的四周擺上當季青菜,澆上秘制料汁,一盤色香味俱全的“山中鮑魚”即成,它有鮑魚的脆感,卻無鮑魚的腥味,輕而易舉地俘虜了食客們的味蕾。
壽寧傳統(tǒng)的香菇烹飪美食是“香菇全雞湯”。壽寧山多,很多居民喜歡散養(yǎng)雞鴨,滿山遍野跑的雞鴨,吃的是山野之食,體壯,肉質(zhì)好,稱之為“本地雞”,價格也較高。記得小時候,母親不時地會燉上加了香菇墨魚干的全雞湯,這香菇墨魚干的雞湯燉了一個下午,湯的香味兒也飄了一個下午,飄至屋里的每一個角落,甚至滲透到我們的每一個毛孔里。這湯滋養(yǎng)了我的腸胃,也嬌慣了我的味蕊。成家后,我經(jīng)常做香菇全雞湯,但總是品不出當年的那個味兒。這道香菇全雞湯也是壽寧酒席上的頭道佳肴。選上兩斤左右的小母雞,清理干凈后,加入浸泡好的香菇墨魚干,再加入壽寧老酒,放鍋里慢火隔水燉上半天,熱騰騰端上桌,菇香、墨魚香、雞肉香、酒香相融,筷子一動,雞肉與骨頭分離,湯汁濃稠,鮮嫩酥軟,讓人停不下筷子。
一筐菌菇,情思滿懷。等陽光燦爛,再上那座山,那條徑,于枯葉間尋菌菇,會野趣,再品最純粹的“山的味道”。
來源:閩東日報 盧彩娛
編輯:劉寧芬
審核:林翠慧 周邦在
責任編輯:劉寧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