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乎者也丨阮夢昕:記憶里的麥芽糖
味道,是一種記憶。而食物,是保留記憶的最佳方式。
在我的舌尖記憶中,最甜蜜的莫過于麥芽糖。麥芽糖對多數(shù)人來說都不陌生,周寧人稱之為“白糖”“米糖”“拉糖”,是用糯米為主料,麥芽作為發(fā)酵劑制作而成的,性溫味甘,甜而不膩,是地道的綠色食品,也是我少年時代最美味最奢侈的一道零食。
在浦源上班多年,與辦公樓相鄰的巷子里,有一家鄭氏麥芽糖小作坊,他們家純手工制作的麥芽糖,選用高山優(yōu)質(zhì)糯米和小麥,配以紫云山麓的清泉水,用料地道,工藝正統(tǒng),味兒香,口感好,倍受人們的青睞。每當(dāng)嘴饞時,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走進(jìn)那條巷子,在悠長的巷子盡頭,恍然間總會想起兒時常見的那個挑著籮筐的換糖人,那布滿歲月痕跡的扁擔(dān),一頭挑著各種兌來的小廢品,另一頭擔(dān)著白布遮蓋的大圓匾,伴隨著錘子和割刀敲出輕快的“叮當(dāng)”脆響,麥芽糖的香味便穿透了整條巷子,瞬間就把我融化在熟悉的香甜里……
讀初中時,父親所在的供銷社開辦了一個糕餅作坊,請來一個穆陽老師傅做麥芽糖,小叔跟著師傅當(dāng)學(xué)徒。小作坊設(shè)在供銷社的舊食堂里,和我家只有一墻之隔。打那以后,我有事沒事就跑到作坊里給他們打下手做些輕便活,由此,不僅對麥芽糖的做法熟稔于心,還嘗遍了各種用麥芽糖制成的糕餅甜點。也就是從那時候起,麥芽糖的味道,包攬了我所有甜蜜的味蕾,成了我唇齒間抹不去的印記和懷念。
麥芽糖雖好吃,制作工序卻相當(dāng)繁雜,整個制作流程為育麥、蒸飯、發(fā)酵、壓榨、熬糖、拉糖、加工,是一項需要耐心、腦力和體力的手藝活。首先,小麥要經(jīng)過浸泡催芽,浸泡時間的長短要視天氣而定,春季一般6天,若氣溫高時就4天,在這期間還要防止麥芽霉?fàn)€,否則會直接影響出糖率。等麥芽長到三四厘米長時,師傅就將其切成細(xì)細(xì)的碎段,同時將浸泡過的糯米用飯甄蒸熟后攤開來降溫。然后將切碎的麥芽和冷卻的糯米飯同時放進(jìn)一個大木桶里攪拌,待攪均勻后加入一定比例的井水,再加上適量熱水,隨后蓋上紗布擱置著發(fā)酵。師傅說:“在整個發(fā)酵過程中,水不能太熱也不能太冷,太熱,容易膨脹,做出來的麥芽糖太黏稠;太冷,很難發(fā)酵,做出來的麥芽糖則會變酸?!?/p>
大約6個小時后,師傅就將發(fā)酵好的漿水裝入一個專用的大布袋,扎緊袋口,放在一個特制的糖槽上,用糖架將漿汁壓榨出來,再倒入大鍋內(nèi)熬煮糖漿。剛開始時火要旺,待鍋中的漿汁沸騰后,再用勺子不停地攪拌,直至糖漿逐漸黏稠并冒出大顆粒的氣泡時,火勢再慢慢減小。整個熬煮過程中,火候、時間、溫度都要靠經(jīng)驗把握,而火勢的大小變換則靠添減柴火來控制,還要防止煳鍋底,這樣方能做出口感好的麥芽糖。那時候,每次師傅熬煮糖漿,我總喜歡在邊上等候著,看火苗在跳躍,看熱氣在蒸騰,看鍋中的糖漿泛著一圈圈金色的漣漪,散發(fā)著甜甜的香味,不覺間整個人就醉在氤氳的甜蜜里。
經(jīng)過3個多小時的熬煮,滿滿一大鍋糖漿最后只剩下十分之一不到的糖稀,顏色也由起初淡淡的乳白色漸漸變成琥珀一般的顏色,清澈透亮,清香撲鼻,沁人心脾,光是看著就讓人垂涎欲滴。等師傅一滅了灶火,我就迫不及待地用筷子挑起長長的一縷,再卷成一團(tuán)送入口中,然后慢慢咽下,那黏軟香甜的感覺,瞬間就從舌尖直抵心扉。
待糖稀冷卻后,取出掛到柱子上一個特制的糖鉤上,開始拉糖。只見師傅雙手各持一根細(xì)木棍,挑起擱置在糖鉤上的糖稀兩端用力朝外拉,然后將兩條拉成綢緞般的糖絲互搓,擰成麻花狀,再倒扣回糖鉤上。糖稀拉開后會拔絲,而且又黏又軟,所以拉糖不僅是個力氣活,還得用巧勁。經(jīng)過循環(huán)反復(fù)的拉搓,糊狀的糖稀由粗變細(xì),顏色從琥珀轉(zhuǎn)為金黃,漸漸越拉越白,質(zhì)地也由軟漸硬。師傅有著幾十年的制糖經(jīng)驗,雙手操作靈巧自如,緩急有度,他說:“拉糖時使力要均勻,拉開一定的幅度再用力甩回去,這樣糖吃起來才更有嚼勁?!钡鹊嚼貌畈欢嗔?,將整個糖塊取下來,放到案板上快速揉壓成扁扁的圓形,將事先炒香碾碎的花生或者翻炒過的芝麻倒在上面,再兩頭卷起來,然后邊揉搓邊按大小需要慢慢拉長,再剪成一條條或一粒粒,撒上米粉防止粘連。剛做好的麥芽糖芳香撲鼻,一口咬下去,甘香酥脆,入口即化,糯而不黏,回味悠長。
守藝難,守心更難,隨著時代的變遷,肩挑籮筐的賣糖人已從我們的生活中漸行漸遠(yuǎn),而由機(jī)器制作成的麥芽糖食品卻越來越多,超市、糖果鋪、網(wǎng)店,讓全國各地的麥芽糖都觸手可及,樣式更多,包裝更為精巧,而口味卻沒有手工制作的純正?;蛟S是一種味覺的固執(zhí),我始終喜歡手工古法制作的麥芽糖,那種獨特的口感,總是讓我依戀。每每想起小時候的麥芽糖,那種熟悉的味道,瞬間溢滿唇齒,也讓我多了一份回歸與念舊的夢懷。
來源:閩東日報
作者:阮夢昕
編輯:林宇煌
審核:林翠慧 林珺
責(zé)任編輯:林宇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