滴水穿石 弱鳥先飛
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《滴水穿石 弱鳥先飛》。
1988年6月,習近平爺爺來到寧德擔任地委書記。那時,寧德是全國集中連片貧困地區(qū)之一,九個縣中有6個是貧困縣。來到寧德后,習爺爺馬不停蹄地進行調研,走遍了9個縣區(qū)、13個鄉(xiāng)鎮(zhèn)、18個村和12家工廠電站與學校。在走訪調研中,習爺爺看到了閩東的窮:山多田少、交通閉塞,“家家竹木屋、頓頓揭鍋難”。干部群眾雖然有快速致富的美好愿望,卻缺乏志氣,妄自菲薄。
習爺爺用腳步丈量著閩東的山川海島,也用心思考著如何“擺脫貧困”。他深知不能寄希望于一下子抱個“金娃娃”。
所以對村民說:“人窮志不能短,扶貧要先扶志,只有自力更生、艱苦奮斗,才能最終擺脫貧困。”與此同時,他響亮地提出了“滴水穿石”和“弱鳥先飛”的思想。滴水穿石,繩鋸木斷;弱鳥先飛,久久為功。從此,寧德人以“弱鳥先飛”“滴水穿石”的精神為引領,努力擺脫貧困。
寧德有個“中國扶貧第一村”——赤溪村。曾經那里山陡、坡險、溪彎、地狹……沒有一條平坦的道路,沒有一塊像樣的平地,人們吃的是番薯和野菜,住的是破爛不堪的木瓦房和茅草房,有些村民窮得連衣服都得輪流穿。人們在溫飽線上苦苦掙扎,卻不知幸福在哪里。窮得讓人驚心,窮得讓人害怕!
“弱鳥可望先飛,至貧可能先富!”赤溪村發(fā)揚“滴水穿石”“弱鳥先飛”的精神,堅定扶貧決心、堅持久久為功,大干特干起來。
“山高路長用肩挑,半世光陰路上忙。”路是赤溪發(fā)展的最大阻礙,要想振翅高飛,必有大道通途。于是,人們從“路”邁步,埋頭苦干,1993年,赤溪村有了第一條通車的泥結石路,徹底結束了無電、無路的歷史。旗開得勝后,人們再接再厲,持之以恒,1995年整村易地扶貧搬遷,日子有了奔頭。黨的十八大以來,赤溪村更得到了黨中央的大力支持,找到了發(fā)展白茶的新出路?,F在呀,已經形成了種茶、制茶、茶葉加工的產業(yè)鏈,有了脫貧致富的“金葉子”。
赤溪村用十年“輸血”就地扶貧、十年“換血”搬遷扶貧、十年“造血”“旅游+產業(yè)”扶貧,人均收入增長了100多倍,終于走上了脫貧致富的小康路。而寧德也憑著“弱鳥先飛”的精神,接力奮斗,奮進奔跑,靠滴水穿石創(chuàng)造了“前所未有”的中國扶貧奇跡,實現了歷史性跨越。
弱鳥,并非不能先飛,也能飛過浩瀚海洋;水滴,并非力量薄弱,也能穿過堅硬頑石。我相信,借助先飛的翅膀,滴水穿石的精神,一個顏值更高、內涵更新、活力更為澎湃的新寧德,將在這片沃土奮飛、騰飛!
責任編輯:陳秋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