福安廉村:廉以傳家 世德作求
(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)
廉村古官道
廉村古碼頭
閩東白云山麓、穆水之畔有一座風景秀麗、歷史悠久、民風淳樸的古村落——廉村。
廉村原名石磯津,商周時代即為閩越人聚居地之一。
南朝梁天監(jiān)元年(502年),為了躲避戰(zhàn)亂,光祿大夫薛賀舉族由江左南遷福建,輾轉(zhuǎn)定居于石磯津。唐代,賽岐港開港后,穆陽溪成為水上交通要道,石磯津是賽岐港上游的重要碼頭,農(nóng)業(yè)發(fā)達,經(jīng)濟繁榮。
石磯津改名為廉村的由來和一個人息息相關(guān),他就是“開閩第一進士”薛令之。
神龍二年(706年),薛賀六代孫薛令之考中進士,人稱“開閩第一進士”。薛令之(683年-756年),字君珍,號明月,閩地中舉入仕第一人。唐開元中期,薛令之被授左補闕之職,并與賀知章同為太子侍講。
辭官返鄉(xiāng)時,薛令之囊無積蓄,兩袖清風?;剜l(xiāng)后過著窮研經(jīng)書、抱甕灌園的生活。去世時,竟家徒四壁,什么財產(chǎn)都沒有,只給子孫后代及村鄰親友留下了二十個字:“父言慈,子言孝,家聲永振;書可讀,田可耕,世業(yè)悠存。”
公元756年,聞恩師薛令之仙逝之訊,已經(jīng)成為唐肅宗的李亨哀傷不已。為感念恩師的侍講之情與在朝為官的清廉,特下旨敕封恩師所居的鄉(xiāng)里曰“廉村”,水曰“廉水”,山曰“廉嶺”,由此,“三廉”名標典籍,傳揚天下。
廉村整體朝向為坐西朝東,主要居民點位于穆陽溪西側(cè),明代古城堡環(huán)繞整個村莊。村內(nèi)尚存城門6處,自入口起逆時針分別命名為廉門、忠門、孝門、禮門、義門、信門。村口的明月廣場,一塊刻著“廉”字和“廉賦”的廉石格外醒目。睹石思廉,一股清廉之風撲面而來。廣場邊,有一座樸素的明月祠,祠內(nèi)供奉的正是明月先生薛令之。
在村子的中心,有一口井,名為明月井。相傳薛令之就出生在井邊。在古井邊上十幾米外,就是薛令之的故居。由于歲月變遷,如今這里只剩下了一片殘垣斷壁,但他廉潔的精神依然在當?shù)貍鞒胁幌ⅰ?/p>
踏著明亮的鵝卵石,漫步在廉村中,最引人注目的就是“世德作求”照墻。這面古樸悠久的照墻,數(shù)百年來一直矗立于村中陳姓支祠的正前方,成為廉村的標志性建筑。它不僅寄托著廉村人對先賢清廉典范的追思,更教導(dǎo)子孫后代傳承和弘揚清風正氣,彰顯了崇尚道德的精神追求。千百年來,薛令之的事跡,帶動了一批批廉村人勤奮求學、廉潔從仕。
每年的冬至,是廉村最為隆重的日子。從廉村走出的子孫,許多都會不遠千里回到廉村祭祖,并認認真真學習祖訓(xùn)族規(guī),傳承祖宗留下來的精神財富。村規(guī)民約中也融入了以廉文化為主體的內(nèi)容,并從廉村向四處散開,影響了周邊。
唐宋以來,廉村文風鼎盛,人才輩出。僅有宋一朝,廉村薛陳兩姓就有三十三人登科及第,其中薛令之、陳最、陳經(jīng)、陳驥、陳駿、陳億子、陳元老等事跡載諸文獻。
“清風勁吹,廉從綿延不絕的歷史中走來;正氣浩然,廉向時光荏苒深處走去。”良好的家風、民風早已融入進這塊古老的土地中,潛移默化地熏陶滋養(yǎng)這里人們的心靈。它既是中華民族優(yōu)秀的文化傳統(tǒng),也是涵養(yǎng)廉政文化的沃土。
責任編輯:鄭力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