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,精品国产亚一区二区三区,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,欧美成人a,亚洲成人在线免费,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,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俺

首頁 縣市頻道 福安新聞

福安:一個人的戲班 四十六載“堅與守”

2024-01-22 14:53 來源:閩東日報

一口道出千古事,十指弄成百萬兵。萬般妙計由在手,喜怒哀樂從一人。在福安,有這樣一個戲種,觀眾與戲臺之間的距離不到1米,僅需一人就能撐起一場戲。

日前,福安市唯一的幔帳戲老藝人雷伏團坐在家中板凳和記者聊天時,一邊擦拭布袋木偶,一邊陷入了沉思。

“這些跟了我大半輩子的老伙計們,從設計制作、學習唱腔動作到登臺演出,傾注了我所有的心血。現在我體力不如從前了,老伙計們未來要交到誰的手里,非遺該由誰來傳承?”雷伏團說。

雷伏團向小朋友展示木偶

歷史悠久  盛極一時

福安幔帳戲(即布袋木偶戲)于清朝光緒五年(1879年)從浙江平陽傳入,民國時期和20世紀50年代十分流行。幔帳戲在福安還有許多別名,如布袋戲、指頭戲、掌中戲、十不閑、扁擔戲、廳堂戲等。這一連串很有特色的名稱,揭示了這一民間藝術形式的基本特點。藝人表演時將布袋狀的小木偶分別套在雙手的五個手指上進行操作,根據劇情的需要,模擬所表演的角色行當。

福安幔帳戲的音樂曲調和唱腔與平講戲相同,唱詞和道白則用本地方言,也可以用普通話,到畬村表演則改用畬語,因此非常大眾化,深受群眾的喜愛。幔帳戲的演出設備非常簡陋,一張普通的小方桌再加一個幔帳足矣。所有的設備,包括樂器、布袋木偶只要一個箱子就全部裝下,一條扁擔就挑起一個“戲班”。

幔帳戲的演出劇目大多采自明清白話章回小說和短篇小說,如《說唐》《說岳》《白蛇傳》《水滸傳》《七俠五義》《陳三娘》《錦香亭》等,一般藝人都能表演十多本戲,每本表演兩三個小時。這些劇目主要由藝人代代口口相傳和藝人在表演中不斷加工創(chuàng)作而來。主題內容一般通過俠義情仇的演繹、忠奸善惡的博弈,來宣教忠孝、仁義和懲惡揚善等,在給觀眾灌輸善與惡概念的同時,又具有較強的娛樂性。

“當時全福安大概有20多個幔帳戲藝人,在那個沒有電視、沒有網絡的年代,請師傅來村里演一場幔帳戲成了農村家庭過年過節(jié)最期待的娛樂活動?!崩追鼒F說。

苦練技藝  傾心演繹

2023年九月九重陽節(jié),在福安市區(qū)七圣宮的幔帳戲演出現場,臺上的雷伏團用方言賣力演出,唱腔絲滑轉換,有說有唱。臺下觀眾聽得津津有味,全程面帶笑意,不時拍手叫好。

幔帳戲是一出獨角戲,集吹、拉、彈、唱于一體,全靠藝人一個人在后臺手、腳、口并用。有著四十多年演出經驗的雷伏團早已習慣了一個人的演出形式,大家看得越入迷,他演得越起勁。

“還記得上世紀70年代時,大人在生產隊打工一天大約只有6毛錢,而幔帳戲演出一晚就能賺6塊錢,是普通工人的10倍。”雷伏團說,1977年,中學畢業(yè)后,雷伏團便拜幔帳戲大師龔家唐為師,一心學藝,成為當時年齡最小的幔帳戲藝人。

龔家唐對這個小弟子的培養(yǎng)十分用心,把所有的劇目都傳授給雷伏團。

“那時候還要幫助家里干農活,只要到農閑時我就跟隨師傅學習。70多個劇目,不分早晚,有時間就背誦,劇情首先要爛熟于心。還有最重要的手部動作,每個角色都有不同的姿態(tài),必須全部掌握?!崩追鼒F說。

三年的時間,雷伏團摸索出大部分角色的特點,憑借著手指、手掌和手腕上的技巧,將各色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出來。1983年起,雷伏團開始獨立從事幔帳戲演藝,活躍在閩東和浙南的廣大鄉(xiāng)村、各大文化活動上。每年約50多場演出,場場觀眾爆滿。

“給我一張桌子,我便能給你一出戲?!崩追鼒F說,發(fā)展到今天,福安僅剩自己一位幔帳戲藝人,身上已承載了太多責任。

薪火相傳  生生不息

怎么讓幔帳戲傳承下去,成了雷伏團這些年來不斷努力的方向。為此,雷伏團不斷整理、挖掘、恢復幔帳戲傳統(tǒng)劇本,還以本地風土人情、農村新人新事為素材,自己編排了數十個節(jié)目,獲省、市級各類榮譽。

2016年,雷伏團開始主持幔帳戲非遺項目的申報,2017年,該項目列入福安市級非遺項目,2022年,列入寧德市級非遺項目。目前正在進行省級非遺項目的申報。

2018年初,福安市曲藝協會成立,雷伏團出任協會副主席,并負責協會幔帳戲藝術傳承中心的工作,堅持組織開展幔帳戲進校園、進村居、上舞臺等各種非遺展演活動。同年,福安市理論宣講文藝輕騎兵成立,雷伏團作為隊伍成員,經常參加各種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。疫情防控期間還編排了以抗疫內容為主的劇目,成效顯著,也擴大了幔帳戲的影響力。

雷伏團還在抖音平臺分享自己的幔帳戲日常,歡迎廣大群眾加入學習幔帳戲的隊伍,其用戶名“走天下”就是近些年弘揚幔帳戲歷程的生動詮釋。

想去哪里去哪里,哪里要演哪里演。在雷伏團的堅持下,福安市更加重視這項非遺的傳承,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表達了想要學習的意愿。

“老祖宗的技藝不能丟,還需要靠年輕人來接力?!崩追鼒F說。

來源:閩東日報

記者 繆星 通訊員 雷津慧 文/圖

編輯:陳娥

審核:陳小蝦 周邦在


責任編輯:陳娥



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
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

寧德網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廣告聯系:0593-2831322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(qū)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絡舉報監(jiān)督專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