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,精品国产亚一区二区三区,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,欧美成人a,亚洲成人在线免费,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,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俺

首頁 縣市頻道 壽寧新聞

陟云樓書館:一座隱藏深山的朱子理學文化舊址

2018-04-17 10:31 來源:寧德網(wǎng) 何家進

朱氏族譜圖。

朱氏族譜圖。

陟云樓書館舊址。

陟云樓書館舊址。

寧德網(wǎng)消息(通訊員 何家進 文/圖)暮春時節(jié),四月飛花、萬木蔥蘢。4月9日,筆者來到壽寧縣鳳陽結(jié)仙頂(八仙山)東側(cè)的麒麟山麒尾頂,探訪陟云樓書館舊址。我們一行信步踏入山中,聽到的是呢喃鳥語,聞到的是花草馨香,漫山遍野,目力所及,萬畝茶園翠綠,千畝葡萄園連綿,粉杜鵑、紅杜鵑、白杜鵑競相綻放,一團團一簇簇,迎風玉立,絢麗多姿。許多不知名的花兒共生共榮,互相媲美。彎彎的小道上、怪石間或一簇火紅、或紅紫相間,在微風中,時而點頭微笑,時而竊竊私語,走在花叢中,淡淡的花香滌蕩在心靈,讓人如癡如醉。

書館舊址

在鳳陽鎮(zhèn)廷家洋村黨支書朱仕木的引路下,從鳳陽坐車到粗洋村下車,沿山路古道爬行30多分鐘,便來到陟云樓書館遺址。只見殘垣斷壁,基座石坎長滿青苔,斑駁依稀可辨。經(jīng)目測該遺址面積約500平方米,從下往上呈長方形布列,五進廳大院設置:一進廳為大門,二進廳為廂房,三進廳為宿舍,四進廳為書堂,五進廳為后院,可見當年書館規(guī)模之宏大。書館建在環(huán)境優(yōu)美的深山老林里,清靜幽雅,為書童科舉求學創(chuàng)造一個安靜的學習場所。

該書館遺址位于麒尾頂?shù)木奘较律窖?,海?00多米,東經(jīng)119度,北緯27度。四周林木森森,四季鮮花奪目,遍布覆盆子、烏飯子、八月炸、金櫻子、桃金娘、羊奶子、野生彌猴桃、野山楂等各種野果;有200多年的古茶樹數(shù)叢,及山櫻桃數(shù)株,最大一株山櫻胸徑82厘米,樹高4.8米,并有結(jié)果。該處森林茂密,植被良好,儼然是植物的王國。

站在1000多米高的麒尾頂,心曠神怡,眺望四周,茶葉飄香,林木蔥蔥,滿目滴翠。白云山、鑼鼓山巍然聳立,三龍井霧氣騰騰。福安天馬山、柘榮獅子山、福鼎太姥山若隱若觀,十里八鄉(xiāng)美景盡收眼底。

功讀遺風

為什么建書館?何時而建?因何而毀?帶著這些問題,筆者走訪了廷家洋村,拜訪村中老者,查閱族譜及相關資料。據(jù)《朱氏族譜》記載,朱嘉琦(生于康熙丁卯年、卒于康熙辛丑年),字景星,清庠生,原住壽寧城內(nèi),因在廷家洋村購置山地田產(chǎn),在收地租時病故。其妣繆氏孺人領子國龍、國鼎、國璧三兄弟于乾隆二年(1737年)從壽寧城內(nèi)遷藤溪(今廷家洋)肇基,以嘉琦公為朱氏始祖,至今已繁衍十二世281年。

同治十年(1871年),五世祖朱金銘修撰的《朱氏族譜》,著有《陟云樓記》,沒有明確記載始建確切時間,而有記錄已廢大致時間。“今陟云樓被風雨損壞己廢,其租尚存另載各房分關內(nèi)。”而在道光三十年(1850年)的分關契約中記載:中房養(yǎng)蒙公產(chǎn),陟云樓書館一座并附近茶竹樹木園山在內(nèi),廷家洋地段,碕壩頂及壩頭等,以上共租一千貫??沙醪脚袛嘣摃^建于二世祖國龍兄弟手上,大致在乾隆中晚期年間,歷經(jīng)乾隆、嘉慶、道光、咸豐、同治五個時期約100年,后因風雨侵蝕自然毀于清朝同治年間(1870年左右)。據(jù)村中老者介紹,廷家洋朱氏早期為富戶,亦農(nóng)亦商,耕讀成風,極為重視教育,重視科舉入仕,為了求取功名,興辦學堂,遂辦起陟云樓書館。

從族譜《家訓》篇節(jié)選中,可窺見一斑。“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人有過則掩之,人有善則揚之。處公無私仇,治家無私法。勿損人而利己,勿拓賢而嫉能。勿逼忿以報橫逆,非禮以害物命。見非義之財勿取,見合義之事則從。詩書不可不讀,禮儀不可不知,子孫不可不教,奴仆不可不恤。守我之分者禮也,德我之命者天也。”

朱氏直系后裔十世孫朱奶祿說,我們父輩代代相傳,慈悲為懷,勤儉為本,積德從善,耕談傳家。自陟云樓書館建成后,當時書童最多時有30多人,除了朱氏子孫在此勤讀,還有鄰近村莊的小孩也送到這里念書求學。自肇基祖朱嘉琦始,朱氏子孫共考取秀才(貢生庠生)18人,恩科進士1人,欽賜舉人1人。

人物風情

“半月乳羅星,四柱關前案,三臺列后屏,域才牢可破,人杰地生靈。”這首詩是古人朱孔揚先生贊頌廷家洋的佳作。

廷家洋村歷史悠久,人杰地靈,文化底蘊深厚。朱國鼎,生于康熙丙申年(1716年),卒于乾隆戊戍年(1778年),清朝乾隆乙未年(1775年)恩科進士,十二歲時雙眼失明,一生積德行善,不惜千金,從廷家洋至斜灘修路建橋,造船建渡,功德無量,50歲雙眼復明。朱金銘,國龍公重孫,生于嘉慶六年(1796年),卒于光緒五年(1879年),他科考屢試不中,直到清同治十三年(1874年),近80歲高齡的他還參加考試,穆宗皇帝認為其精神可嘉,特勅封為“欽賜舉人”。他在同治十年(1871年)主持撰修的《朱氏族譜》筆跡工整,內(nèi)容豐富,現(xiàn)保存完好成為最有價值的史料。他親手設計的一座石拱橋(現(xiàn)為通往北山村的公路橋)、奶娘宮、大宅院,建造精良,現(xiàn)仍堅固完好。原朱氏宗祠和奶娘宮的壁畫也是他親手繪畫的。他在族譜里畫的壽寧縣城全景圖和廷家洋村風景圖,筆下人物惟妙惟肖,山水秀麗壯觀,山林田園風光生機盎然。

廷家洋村是國家非遺稀有劇種壽寧北路戲的發(fā)源地,該村舊稱藤溪,是歷史上有名的“戲窩”。從大石村原張氏宗祠戲房橫檁中記載發(fā)現(xiàn)了廷家洋戲班的資料。“同治二年正月十一日,藤溪龍源境古事在此一樂,奇逢、走雨、蘇武歸漢……”“咸豐五月五日旦,藤溪古事班。”據(jù)村老人說,該村有戲班始自朱金錋,嘉慶辛未年(1811年)生,23歲考入庠生,相傳他考中秀才后,不再求科舉,而去學戲。從其兒子朱延江,其孫維相,都代代相傳。至民國到解放后初期,阿森班尤為出名,該戲班為直系后裔朱則森領班,阿森以演小生著稱。朱則森的兒子、女兒、孫子三代又相互傳承,發(fā)揚光大。

傳承保護

壽寧縣第八屆、九屆政協(xié)委員朱建國,在2016年12月召開的縣政協(xié)九屆一次會議上,提出了《關于弘揚朱子文化,重修鳳陽鎮(zhèn)廷家洋村“陟云樓書院”的建議》的議案。

朱建國提出,為弘揚朱子理學文化,鼓勵朱氏子孫功讀書海,清乾隆年間,由朱國龍公為首籌建“陟云樓書館”,后由元亨利貞四房抽租一千貫為公產(chǎn)歸入書館,恩科進士朱國鼎、欽賜舉人朱金銘均就學于該書館。陟云樓書館為當時科舉教育和私熟義務教育發(fā)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,短短的一百多年培養(yǎng)了20多個秀才。

朱建國建議,鑒于陟云樓書館歷史悠久,且在當?shù)鼐哂幸欢ㄒ?guī)模和影響力,為進一步弘揚傳統(tǒng)文化,要求政府保護原書館遺址并重建陟云樓書院,使該處成為一個重要的學習與教育基地,以便更好推動朱子理學的發(fā)揚和傳播。

目前,有關部門正著手對該書館舊址進行清理保護,壽寧縣茶業(yè)局拔款5萬元,對該館周邊道路進行修整,并掛牌保護古茶樹。鳳陽鎮(zhèn)政府鎮(zhèn)長何玲華表示,將進一步依托鄉(xiāng)村振興戰(zhàn)略,結(jié)合鳳陽鎮(zhèn)文化旅游與現(xiàn)代農(nóng)業(yè)發(fā)展,建設櫻花甜美小鎮(zhèn),認真制定修復規(guī)劃,保護好陟云樓書館舊址,嚴禁任何單位和個人在此違規(guī)開發(fā)和破壞。

責任編輯:葉朝玉

關鍵詞

陟云樓書館 廷家 朱氏 書館


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
寧德網(wǎng)簡介 版權聲明 聯(lián)系我們 加入我們

寧德網(wǎng) 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寧德網(wǎng)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(zhuǎn)載或建立鏡像

互聯(lián)網(wǎng)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(wǎng)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廣告聯(lián)系:0593-2831322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寧德市新媒體網(wǎng)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(qū)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(wǎng)絡舉報監(jiān)督專區(q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