寧德時評:“躺平”不得
屈曉平
近些年來,年輕人中流行一種說法:“只要你選擇躺平,世界就會為你讓路。”果真是這樣嗎?
恕我直言,“躺平”若只是身心疲憊,需要短暫的養(yǎng)精蓄銳,做人生中的階段性調(diào)整,此舉是明智的,除此之外,大概率是給“懶散”“自私”做借口。
《呻吟語》說:“懶散二字,立身之賊也。”世界不會為懶散的躺平者讓路,只會無情地拋棄他們。所以,
躺平缺乏責(zé)任感。中國人十分注重家庭觀念,一個人侍奉父母、養(yǎng)護(hù)孩子是天經(jīng)地義的。躺平后一旦入不敷出,如何贍養(yǎng)父母,如何撫育下一代?更別說“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(zé)”等其他社會責(zé)任了。
上述“躺平者”多半在社會熔爐中努力過、抗?fàn)庍^,卻因種種原因不得志如意,故而心灰意懶。既然融入不了,便選擇退出,妄想過一種與世無爭的生活。殊不知,柴米油鹽醬醋茶,生活中的哪一樣是免費的?
躺平多半自私。從前的觀念是“家富小兒驕”,現(xiàn)在不一樣了,不管家庭富有或一般,孩子一樣驕氣、自私。少數(shù)年輕人根本未踏足社會,沒有品嘗生活的酸甜苦辣,跟風(fēng)似地“躺平”,稀里糊涂地“啃老”甚至“坑爹”。
俗話說,坐吃山空。誰家的父母都是億萬富翁?尋常之家,父母親平日里省吃儉用,夠“啃”一陣子,可他們老病時,誰來照顧?何況百年之后,你也兩鬢蒼蒼,身體精力都不如從前,加上無兒無女,后半輩子如何得過?
躺平不乏自暴自棄的。有的人混不出名堂,沒有從自己身上找答案,反求諸己,而是一味怪罪社會不公、生不逢時,便自怨自艾、自暴自棄。
陽光道、獨木橋,人生的道路是自己選的,別人無權(quán)干涉,好像也干涉不了,一旦選擇后,必須隨時準(zhǔn)備接受“自作自受”的結(jié)局。試想,不得意時若只虐待自己,倒霉是自己和家人,若是報復(fù)危害社會,其結(jié)局早已注定——“自做孽,不可活”。
躺平擺爛者對傳統(tǒng)文化中的“吃苦耐勞”“拼搏奮斗”等等勵志精神嗤之以鼻,鼓吹“人活著就是為了享受生活,何必吃苦”?“幸福生活跟奮斗沒半毛錢關(guān)系,因為有的人天生就是富二代官二代”。
的確,艱苦奮斗并不等于一定會功成名就、發(fā)家致富,但老天好像不會白白地丟下餡餅的,即便有,也要站起身去接,得出力。古代二三代以后的職業(yè)帝王,不用選舉投票或什么便可繼承王位,盡享人間的榮華富貴,是當(dāng)下官二代富二代望塵莫及的,但他們也必須勤政愛民、知人善任,否則離改朝換代不遠(yuǎn)了。
再者,人世間真有不勞而獲,一輩子不愁吃不愁穿,你覺得這樣的人生有意思嗎?答案是否定的。要不然,世界上最富裕、安逸的國度,就不可能成為得抑郁癥和自殺率最高的地方。
是故,班固在《漢書》中的提醒“古人以宴安為鴆毒,亡德而富貴謂之不幸”,每個人理應(yīng)牢記腦海,它是預(yù)防“躺平擺爛”的靈丹妙藥。
西方國家大多主張讓少年兒童過上快樂的日子,可中國人正好相反,老輩們教育孩子從小吃點苦頭,將來才有免疫力和抗壓力。曾幾何時,盲目西化,崇洋媚外,教育出來的孩子像南瓜架下的莧菜,腦袋空空、四體不勤,遇到問題和挫折,驚慌失措,動輒“躺平”。
我們經(jīng)常開玩笑,長江后浪推前浪,前浪死在沙灘上。但您要曉得,前浪努力過了、拼搏過了,死得其所,死得心安理得,非渾渾噩噩、得過且過、尸位素餐的躺平族可相提并論的。
孔子一生顛沛流離,但為了實現(xiàn)“學(xué)而不厭,誨人不倦”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懷之”的志向,“知其堅苦卓絕而為之”。
西班牙國王拉曼三世在“勝利與和平中統(tǒng)治全國近半個世紀(jì),為臣民所愛戴,為敵人所畏懼,為盟友所尊敬”;擁有享之不盡的“財富與榮譽(yù)”。但他自我評價是:“我一生中純粹的真正幸福日子,總共僅有十四天”。
與孔夫子、拉曼三世相比,誰有資格“躺平”。
責(zé)任編輯:劉寧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