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仰著你的信仰(2)
有一種信仰叫無問西東
英雄不朽的,是他的精神和信仰。
老紅軍宋侃夫,是與蔡威當年一同在上海黨中央特科無線電訓練班學習的戰(zhàn)友。后來,他們分別從白區(qū)來到了鄂豫皖蘇區(qū),籌建了紅四方面軍的第一部紅色電臺。
由于工作紀律的特殊性,這對親如兄弟的戰(zhàn)友,竟然相互不知道對方的 “底細”。直到蔡威犧牲了,宋侃夫也不知道蔡威的真實姓名。他只是在平時的閑聊中,得知蔡威是福建人,家庭富裕,有一個不曾謀面的兒子。
新中國成立后,特別是隨著年歲的增長,蔡威當年的戰(zhàn)友宋侃夫、王子綱、肖全夫、徐深吉、陳福初、馬文波、李永悌……越發(fā)想念他,總覺得心中壓著一塊大大的石頭。
宋侃夫在回憶錄中深情地寫到:蔡威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知識分子,參加紅軍,投身革命,有著堅定的共產(chǎn)主義信仰,這“信仰”伴隨著他走過了短暫又閃光的一生。
一個共產(chǎn)黨人如果沒有崇高而堅定的信仰,不可能會擁有強大的革命自覺,也就不可能在生與死、血與火、榮與辱中,把自己鍛造成為一把刺向敵人心臟的隱形利劍。
幾位戰(zhàn)友有了一個共同的、也是非常迫切的想法:尋找蔡威的家人,不僅是要告慰他的親人,更重要的是要尋找蔡威走過的信仰之路。
誰曾想,這個“尋找”比破譯密碼還難,竟然花了半個世紀。
就在蔡威的戰(zhàn)友們尋找他的家人之時,另一路“人馬”——他的家人也在尋找蔡威。
一百多年前,蔡氏家族在寧德是名門望族,舉人、貢生和有七品以上官職者數(shù)十眾,族有良田千頃,更擁有規(guī)??捎^的錢莊、當鋪、漁行、鹽務、糧食等10多種產(chǎn)業(yè),經(jīng)營遍及八閩,家資巨萬。
蔡威的真名叫蔡澤鏛,是一個地地道道的“富二代”。蔡威的父親是一個開明人士,博學多才,讀史研政,矢志為國,喜愛“西學”。在父親的熏陶和影響下,蔡威在老家讀私塾期間,不僅接受了儒家經(jīng)典的熏陶,而且還接受了西學算術和英語的訓練,接觸了進步思想,這為他的信仰和成為諜戰(zhàn)奇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。
15歲那年,結束了八年私塾學習的蔡威離家外出求學。他先后到福州、寧波、上海上學,聆聽過瞿秋白、蔡和森、惲代英、楊賢江、陳望道、葉圣陶、施存統(tǒng)等進步人士和共產(chǎn)黨人的演講和授課。進步的革命思想和風起云涌的革命運動,深刻影響著蔡威這個愛國青年。
1926年的夏天,年僅19歲的蔡威在上海加入了中國共產(chǎn)黨。
1927年,被上海黨組織派往福建寧德開展工作的蔡威等人被捕。一同被捕的中共福州地委書記方爾灝等7人被殺害。由于蔡威等人的共產(chǎn)黨員身份未暴露,再加上家人斥巨資多方營救,在獄中蹲了3個多月的蔡威被保釋出獄。
本來,嘗過鐵窗滋味的蔡威,完全可以“懸崖勒馬”離開組織過安穩(wěn)日子。但是,數(shù)月的牢獄生活不僅沒有使蔡威屈服,反而更加堅定了為革命事業(yè)奮斗的赤誠之心。
回老家稍作休整后,蔡威重新回到了上海,找到了黨組織,開始了新的地下工作。1931年,蔡威進入黨中央的“特科”培訓班學習。也就在這一年,隱姓埋名的蔡威與家人徹底斷絕了聯(lián)系,在上海“消失”了。
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的春風吹拂著神州大地之時,兩路尋親的“人馬”,終于有了柳暗花明的轉機。1982年2月24日,蔡威的老戰(zhàn)友徐深吉,在《福建日報》發(fā)表了一篇回憶紅軍長征中蔡威烈士的文章《懷念一位“無名英雄”》。
看到這篇回憶文章后,兩路尋親 “人馬”才機緣巧合地接上了頭。其時,蔡威的孫子蔡述波,帶著祖父3張年少的照片進京“認親”。宋侃夫等老戰(zhàn)友看到照片后,覺得很像,但由于照片的時間久遠,再加上是蔡威青少年時期的照片,一時難以確認。
老戰(zhàn)友馬文波,曾經(jīng)記得蔡威在閑聊中跟他說過,蔡家藏有一把石達開的“青鋼寶劍”,這把寶劍應該是認親的“密鑰”。
蔡述波當然不知道蔡家有一把寶劍?;氐嚼霞乙粏栕迦豪锏睦先?,才知道蔡家果然有一把石達開的“青鋼寶劍”。只是這把寶劍早在解放之初,就上交給了福建省博物館。
大家上省博物館一查看,果真有一把石達開的“青鋼寶劍”,是蔡家人于1956年上交的。
至此,一段歷經(jīng)50載的尋親之旅終于畫上了圓滿的句號,一個對黨一片赤誠之心的共產(chǎn)黨人的信仰之路,也完整地呈現(xiàn)在了世人面前。
1986年7月,徐向前元帥得知寧德將隆重集會紀念紅軍長征勝利暨蔡威烈士犧牲50周年,欣然題寫了六個大字:無名英雄蔡威。
責任編輯:葉朝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