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化中國行 | 非遺根藝:朽木不朽 老根新生
9月4日,天氣晴好。“中國根藝美術大師”葉石和正在他的根藝館忙碌著。不同于市區(qū)的燥熱,根藝館所在的蕉城區(qū)上金貝景區(qū)更加清涼、靜謐。
“這塊根材形似跳躍的魚,聯(lián)想到寧德是‘大黃魚之鄉(xiāng)’,便想創(chuàng)作一件黃魚作品。”只見葉石和手持打磨機,順著根材的紋路一點點打磨,從上到下、由前至后,其間切換不同粗細的砂紙,并配合毛刷刷去木屑,起伏不平的根材表面逐漸平滑。
葉石和介紹,根藝制作主要有選材、設計、浸泡、去皮、打胚、粗磨、細磨、上漆上蠟等步驟,打磨只是制作根藝作品的其中一環(huán)。
“根藝不同于根雕,根藝注重自然,最好不拼不接,不雕或少雕,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。中國根藝大師屠一道曾說‘根藝之寶,寶在自然’便是這個道理。”葉石和說,選材與設計是制作根藝最關鍵的步驟。
“比如這件《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》,發(fā)現(xiàn)這塊根材時,我覺得它很像少先隊的隊徽,像一個火把。經過打磨,朽木和新木的色彩更凸顯火把光明與希望的意象,于是往這個方向制作。”
“再比如這件《蟠桃獻壽》,初看樹根雜亂無章,但仔細瞧這些樹根形似草書的‘壽’字,外圍的樹根又形似一個壽桃,便有了‘蟠桃獻壽’的含義,這就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。”
提起根藝作品,葉石和侃侃而談。言語間除了能感受到他對根藝、對大自然的熱愛,還能察覺他的知識儲備量很豐富。
葉石和在創(chuàng)作中
在葉石和的根藝館里,大大小小擺放著幾十件根藝作品,其中有近四分之一的作品獲過獎。而這幾十件根藝作品也只是他所有根藝作品的三分之一。
根藝作品之精之多,不得不提到葉石和的根藝之路。葉石和自幼便展露出美術天賦,因條件所限,他便以土為紙、以枝作筆,在地上作畫。
后來,葉石和做起了刻章工作。偶然間拾得形狀奇異的根材,收藏之余獲得他人贊賞,葉石和便動了改行的心。
葉石和的根雕展廳
1994年,葉石和師從中國根藝大師屠一道的關門弟子、根藝名家張長青,在師父的幫助下,葉石和的技藝得到了很大提升。
學藝歸來,葉石和開起了他的第一家根藝店——“三笑根藝”。“我的名字有三個‘口’字,用篆書寫法形似正在微笑的嘴巴,便取名‘三笑’。”葉石和笑著說。
由于知名度不高、市場未打開,葉石和的創(chuàng)業(yè)并不順利,但他從未停下創(chuàng)作腳步。在他看來,制作根藝修身養(yǎng)性、汲取正能量,所以日子再困難,他始終堅持。
2008年,葉石和根藝被列為寧德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,他個人也相繼被評為市級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和“中國根藝美術大師”。
如今,在根藝館的工作間里到處擺放著根材,這些不起眼的朽木、老根將在葉石和的巧手下變成一件件獨一無二的藝術品。
來源:閩東日報記者 劉源
編輯:陳娥
審核:劉寧芬 林珺
圖:劉源 大夢蕉城 葉石和
責任編輯:劉寧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