繆華/絕色楊梅州
寧德網(wǎng)(繆華) 楊梅州,一個充滿著詩意的村名。村很小,是一個只有幾十戶人家的自然村;但名卻很大,大到聞名遐邇。
都說那里有絕色風(fēng)景,看山濯目,看水洗心。乙未深冬,我又一次來到壽寧,當(dāng)?shù)匚挠延终f到了楊梅州。說到它的驛道,那條歷史上曾是閩浙的要道;說到它的石頭,仿佛說一個石雕動物園;說到它的山水,峽谷中的風(fēng)光美不勝收;更多的說到它的那座名喚楊梅州橋的廊橋,國保文物。怦然心動,顧不得天寒地凍,驅(qū)車前往。
去楊梅州的車路有兩條,一東一西,東從犀溪出入,縣道,水泥路面;西從坑底來往,村道,坑洼不平。我們從東入,雖遠,但途經(jīng)西浦等歷史文化名村,一路平坦,以至車抵楊梅州,竟渾然不知。
我們在村道旁下車,此處寥落靜寂,連空氣也透著冷清的氣息,但我們卻感到了歡欣,不辭辛苦到這冷僻處,正是為了當(dāng)一回幽人。我們沿溪而行,那山、那溪,都以靜謐、純凈的姿態(tài),迎候著我們這群匆匆過客。冬季的楊梅州少有人蹤,但山的翠、水的碧,雞的啼鳴,狗的歡叫,讓我們無論視覺還是聽覺都有一種獨享空靈的喜悅,不由地放慢腳步,時間仿佛停止,歲月暫時凝固。溪水在峽谷間流淌,當(dāng)?shù)厝烁嬖V我們,這溪是兩省的界溪,這岸是閩地,對岸是浙地。往前走上兩里路,溪上有座楊梅州橋,連接著兩省。
穿過平展的田疇,就進入青石鋪就的崎嶇山路,不時有鳥雀從草叢中倏忽騰躍,急促間留下清脆的歡叫回蕩在峽谷。岸邊,幾頭水牛悠閑地甩著尾巴;溪里,一群白鵝在活潑地撲閃著翅膀,這場景喚起了我對鄉(xiāng)村生活的回眸……就這么來來去去的過往與眼下,我們很快走到了一處高地。拐個彎,居高臨下,看到了楊梅州橋。那橋以簡潔而質(zhì)樸的弧線若彩虹橫跨溪面,橋頂?shù)耐邭v經(jīng)秋雨冬雪而變得黯淡,橋身的木也因春風(fēng)夏日褪去了光澤,但那種滄桑卻是廊橋無可替代的精神所在,我們以崇敬的目光,久久地注視。在這偏遠的僻壤,溪流阻斷了腳步,溪水嘩嘩,山風(fēng)沙沙,跌落谷底的,是一聲聲沉重的嘆息。但自從有了這座廊橋,天塹變通途。
我們輕步上了廊橋,從壽寧這頭走到了泰順那頭。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十多米,但橋讓人的腳步有了質(zhì)的跨越和延伸,可以步履從容地走向?qū)γ娴奶斓?。這座楊梅州橋始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(1791年),道光二十一年(1841年)、同治十七年(1878年)兩度重修。而眼下的橋卻是1937年由鄉(xiāng)民募緣重建的。2006年經(jīng)國務(wù)院核定,被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這座廊橋還牽著一條古驛道,在未通公路之前,這里是泰順、平陽、福鼎來往壽寧的重要通道,過路的、經(jīng)商的、采藥的、求仙的,絡(luò)繹不絕。橋板上那斑駁的印記,記錄著一段熱鬧的時光。如今,時過境遷,鮮有人跡的廊橋像一位孤獨的守望者。好在這里有風(fēng)有水,有獸有禽。每到傍晚,鳥兒把橋當(dāng)成了家,蜂擁而至,嘰喳啁啾地把日頭叫沒了,方才嘎然而止。而夜幕下的廊橋就完完全全沉浸在了靜謐之中。
我們沿著新修的木棧道下到溪灘,那里是石頭的世界。奇妙多姿的竅石,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,溪邊的巖石在溪水常年的沖刷下,被雕琢成千姿百態(tài)的形狀,平坦如床,嶙峋如仙;而遍灘的彩石則變成海象、海獅,變成駱駝、鯨魚……各有一番情趣與意蘊。在閩東,沿溪有很多石灘,凡能吸引人的,一定是和水完美地結(jié)合,倘若沒有水的浸潤和滋養(yǎng),那石,就少了通靈和氣韻。我們看石觀水,水面上的石頭,成了活態(tài)的生命體,與水里的倒影就像一對孿生兄弟,相親相愛。往溪里打水漂,有水花飛濺,引得大家開懷暢笑,那種人與自然之間不加掩飾的契合,立即讓人們恢復(fù)了久別重逢的輕松、愜意與活潑。
楊梅州最為絕色的應(yīng)該算水了。水是這里的精靈,清澈、透亮,染了樹的蒼、草的翠,看去仿佛是液態(tài)的翡翠。它在夾岸的峽谷間沿著水道由高往低一路快樂行走、一路歡聲笑語,一副心情大好的樣子。這種擠擠挨挨、隨波逐流的團隊旅游,相互感染與融合,每一滴水珠都被感染得忘了自我,被融合得失去自我。同呼吸、共命運,正是這潺潺溪水的寫照。水走到了廊橋這一帶,時急時緩。湍急處,水珠兄弟擁擠著,濺起一片白。平緩處,水珠姐妹禮讓著,鋪成一面鏡。這鏡里的風(fēng)景層次分明、動靜相宜,廊橋和巖石是近景,遠景是夾岸的青山。闖入鏡頭的,還有那飄逸的白云和過往的飛鳥,她們都愿意在這留下美麗的倩影。
有了水,肅冬的峽谷才有了動靜;有了水聲,寂靜的峽谷才有了聲響。這條溪清澈溫柔,正是感染大地的精華所在。孤寂的廊橋因為有了水才顯出了價值,硬冷的巖石在水里也化成了繞指柔。溪水里有各種石雕動物,而水畔的青山間,同樣有各種動物,在那,可見云豹、黑熊、猴子、蘇門羚、穿山甲、猴面鷹、野豬的行蹤,最常見的當(dāng)數(shù)山麂和松鼠。山麂跑得快,剛把鏡頭對準(zhǔn)它,在摁快門的一剎那,它已經(jīng)脫離了視線。松鼠在那片百年的老樹林里探頭搖尾,宛如小小的精靈。這天然動物園的形成,得益于良好的植被。這一帶的植被類型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(qū)域,紅豆杉、銀杏、鐘萼本、花櫚木、香榧、杜仲、竹柏、江南油杉等國家級的保護植物,錯落地分布于深山密林之中。放眼看去,郁郁蔥蔥。試想,一個峰巒疊翠、溪水凝碧、蟲獸趵躍、禽鳥飛翔、色彩斑斕、氣象萬千的自然景觀,再加上廊橋舊夢、官臺秘史、古道遺風(fēng)等歷史文化古存,誰不羨慕,誰不鐘情。
人在峽谷走,如在畫中游。這楊梅州被人們稱為閩東的“九寨溝”,其實這樣的比喻,是為了比照不得已而為之。就這么短短的一段,就讓很多去過九寨溝的同伴愛上這里了。當(dāng)?shù)厝苏f,那峽谷很長,但越往里走,風(fēng)景越是神秘莫測和妙不可言。這話我們完全相信,當(dāng)我們躍躍欲試、試圖稍加縱深時,卻被人阻止,畢竟已是午時,下午還有一場很重要的活動等著我們,只得停止了探尋的行動。
去往坑底的路上,我如癡如醉地看著車窗外的風(fēng)景,如今,被大氣霧霾和城市叢林包圍的人們,已經(jīng)沒有了多少暢快呼吸的空間。人的煩惱一古祿多了,每個神經(jīng)被塵事繃得緊張兮兮的。一片敗葉飄零、一朵殘花凋謝,都感到兔死狐悲。于是,人們一得閑便遁山林隱田野。在那,可以找到人與自然的契合,可以尋覓歷史與當(dāng)下的結(jié)合。畢竟每個人都有一顆與大自然匹配的探秘之心。跋野嶺古道,涉山溪深澗,尋覓中,你還會發(fā)現(xiàn),橫亙面前的距離有多長,前方就有多美妙的玄機暗藏;來時的路有多么曲折艱辛,回時就會有多么熠熠閃光的收獲。
我們從西離去,走得是一條村道,好長一段只是土石路基,凹凸不平,但我們卻不覺顛簸,想來個個應(yīng)是眷戀著這方絕色山水,心無旁騖。
責(zé)任編輯:smq