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云尋山不辭遠(yuǎn)
壺穴石臼群風(fēng)光
白云山日出
白云山午時蓮
寧德網(wǎng)消息 (鄭望/文 徐龍近/圖)
“白云山……山最高,為閩東第一山。上有庵,常積雪不散。登絕頂俯瞰城邑川海,如在宇下。”(清光緒年間《福安縣志》)
白云山,因白云常繞其峰而得名。主峰繆仙峰海拔1450米,突兀蒼穹,尤顯王者風(fēng)范。
神奇“佛光”
行走山巔,輕紗薄霧悄然飄攏而來,腳步似乎也飄忽了起來。天風(fēng)蕩蕩騰云駕霧,不時有云霧擦肩而過,如入仙境。
當(dāng)白云山在熹微中露出云端時,云?;没捎窬劷鸨唬趵藵L滾。剎那間,只見在距離山巔約百米霧幔中,出現(xiàn)一個圓桌大小含暈寶鏡,周邊衍射一圈七彩的光環(huán),仿佛一尊“菩薩”半身像,閃爍炫目彩圈。這是仙境,還是實景?歡呼雀躍的人們在山頂跑來跑去,然而奇怪的是不管你跑到哪里,“佛光”都跟到哪里,你用手揮之,“佛光”里的“佛”也伸手揮之……人影投射那面懸浮于云海的寶鏡上,讓祈禱映現(xiàn)自己似人似佛的影像。正如詩云:“非云非霧起層空,異彩奇輝迥不同。試向石臺高處望,人人都在佛光中。”
關(guān)于白云山的傳說很多,最神奇的莫過于“佛光”了。歷來上山燒香朝拜者絡(luò)繹不絕,不少人就是祈望佛光的輝耀而去。白云山佛光呈現(xiàn)的頻率較高,尤在農(nóng)歷五至九月頻繁出現(xiàn)。那凈化塵世的靈霧,讓每一位有心者在人、自然與佛光中解讀生命的真辭。其實,人就是自己的映像。只有心中尋找端正的自己,擁有完美的靈魂。那么,就可能擁有自身“佛光”成像的剎那。
九龍洞府
踏入蟾溪地界,不禁驚嘆大自然神工的造化。十幾公里的峽谷中,分布著奇特的壺穴石臼群,或缸狀、或盆狀、或柱狀、或壺形、或壁態(tài)……猶如一個現(xiàn)代派雕塑的藝術(shù)大觀園。在幽深的澗壑,隱約可見峭壁上的流紋、碎斑模樣。相傳這里是繆仙公收伏九龍之所,那遺跡一定是九龍搗騰、抓撓的痕跡吧。傳說歸傳說,美麗源于自然。水性至柔,可以穿石。俯首探究,壺穴是花崗巖經(jīng)歷數(shù)百萬年風(fēng)雕水蝕形成的。
爬巖涉澗,循著洞口訇然作響的水聲前行,仿佛步入奇妙的神話世界。洞府幽暗神秘,布滿石幔、石簾、石筍。從石縫“天眼”透射下來的光線,猶如一束手電筒的光亮,照見葫蘆潭、玉鏡潭、綠潭……澗中的洞、洞中的天、天中的景、景中的潭,曲折回環(huán),水流石轉(zhuǎn)。抬望眼,峭壁上懸掛一條二級瀑布,宛如素練飄空,輕綃垂懸,好一幅自然潑墨淋漓的立體水墨畫!走近“洞瀑”,凝視跳躍著的“水之花叢”,真不敢相信這乳泉的纖纖柔力,竟然能雕琢出這般美景來。“靈澤夫人洞”三十六房、七十二林姑洞,多多少少留下滴水穿石非凡的神力。
裁田似錦
登臨白云絕頂,俯瞰四周方圓三百平方公里,綿延起伏的山密似涌動的盤龍……
峰與峰之間幽成峽谷,谷與谷之間飄蕩云霧。透過云霧仰望山脊上古老的山田,陽光流淌在山的褶皺里,細(xì)細(xì)窄窄的“巴掌田”,一丘連一丘地鋪展極其美的大地的皺紋。
因為山里飄著白云,梯田被云托著,便生動了起來。云中梯田朦朧如夢,人在田里影影綽綽,仿佛在裁田繪景。雖說梯田是古老農(nóng)耕的產(chǎn)物,然而當(dāng)今的山民也知道梯田的價值不僅僅在于生產(chǎn)糧食。傳統(tǒng)的農(nóng)耕,充滿田園牧歌和詩情畫意。農(nóng)耕文明不可能再造,那就為其留一份標(biāo)本吧。
午時睡蓮
《福安縣志》記載:“(白云山)上有兩池,產(chǎn)蓮,玉色,當(dāng)午開花浮水面,過午即沉,人呼為午時蓮。”
盛產(chǎn)午時蓮的“天池”,位于白云山后峰西坡冷水寺前。該寺始建于明正德年間,是福安離天最近的一座寺廟。相傳,午時蓮為得道和尚倒下的豆蔻所生,故又稱“豆蔻草”。瑤池玉液滋潤的野生睡蓮,其株、莖、藕比普通蓮小得多,葉片橢圓形,末端稍尖,花呈乳白色,被葉子合圍中央。雖無亭亭玉立的豐姿,然秀潔如玉,煞有韻致。雖少嫵媚嬌嫩,然馥郁襲人,被喻為“水中女神”。此蓮逢午時翩然綻開,似仙女如約而至,伴隨噼里啪啦的響聲。午時一過,葉卷花沉,超脫塵寰,日日爭艷,常年不絕。
天風(fēng)云濤,雷電佛光。孕育了很久很久,午時涌出玉色微笑。無意招蜂惹蝶,有為求生凈土。山高水遠(yuǎn)留平凡,質(zhì)本潔來還潔去。生命短暫貴珍惜,容不得胡思亂想。何必過問天池清否,千古美麗主沉浮。真切亦神奇,純潔才美麗。匆匆一現(xiàn),啟迪人間永恒的向往。天意憐幽草,人間愛小花。向往午時開綻的蓮呀,無數(shù)騷人墨客便相約登頂結(jié)伴而行,總想親眼目睹一回那花開的神秘一瞬。
責(zé)任編輯:葉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