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做年
□ 蕭 珊
當北風搖落樹上的最后一枚葉子,春天也就來了。
掃落門楣上的積塵,刮走檐下蜘蛛的絲網(wǎng),把舊櫥子搬到院子里,洗成米白色,趁著大太陽,抱出棉被去暴曬。
將米糕、花生、糖果、李干、紅棗,樣樣購齊。
香菇、腐竹、黃花菜干、木耳、筍干等素菜備好,再進一些目魚干、鰻魚干、花蛤干、干貝,以及孩子們喜歡的干貨。
然后,帶孩子去街上理個頭發(fā),男子發(fā)不要留過年,這是老家的傳統(tǒng)習慣?;丶野雅f春聯(lián)換下,貼上新的春聯(lián)。
“千門萬戶曈曈日,總把新桃換舊符”,討個吉祥如意的好兆頭。
做完這些事兒之后,該去老娘家走走了。
兩天沒見,公園里的桂花樹上掛滿了玲瓏而喜慶的燈籠,許多人家已是窗明幾凈。提著線面、公雞、鴨子去萌源,佳節(jié)必訪親,這是可貴而溫馨的傳統(tǒng),平時與兄弟姐妹天各一方,一年難得見上一面,到了年底,大家也應該聚一聚。
兄妹之間話家常,且把辛勞掛一邊。
老爸在路弄盡頭遠遠看見女兒,就大聲呼喚女兒的名字。上了年紀的老人經過多少人生的風浪、霜雪、波折、困苦,多少無法預知的磨難在他手里都一一化解了,可再堅強如鐵的心也抵抗不了歲月的侵蝕,曾經健步如飛的雙腳漸漸遲鈍,神采飛揚的雙眼漸漸渾濁,曾在一個小時內,記得住千軍萬馬、如計算機一般的腦子,現(xiàn)在連自己的孩子的名字都寫不全。所幸,早些年積淀在他心上的陳舊文字、規(guī)矩、禮儀、風俗他還能一一口述。
堂弟在江滬之間奔忙一年,回來帶來幾大紙箱的海鮮,有冰凍草蝦、黃魚、海蠣、章魚、大青蟹,母親忙著給我分這些海產品,我眼看著這些價格不菲的海鮮,沒有點醒堂弟,這些東西有多少都是從咱們寧德上去的,有多少都是來自寧德的海域,如今,從寧德出去的人反倒要從外地帶回寧德貨,這是一種多么奇妙的循環(huán)。
堂弟將手中的東西放置一旁之后,說小時候,只有跟著父親后面去“喝大酒”,手里捧著個搪瓷罐,低著頭站在父親身后,才能吃上一筷子的目魚。記得我們隔壁的鄰居五嬸,那個比戲曲里的人物還刻薄的女人,她如果有好吃的東西,總是會在孩子們面前炫耀,掌心里握著一枚小小的話梅糖,伸向孩子面前,打開手心又合上手心,合上又打開,引得我們的口水直流。
我們這個時代的人啊,大都經過缺衣少食的少年時代,懂得社會的進步帶來的豐盛的物質是多么來之不易。哪像現(xiàn)在的孩子,成堆的零食擺在面前還挑三揀四,牛奶喝不完,米飯放一邊,多少孩子就像活在唐代詩人筆下的“朱門”里,嫌棄著酒肉。
仿佛還是昨日里跌跌撞撞摔滿一身泥的侄兒,轉眼間已到了談戀愛的年紀,手里握著手機,嘴里抿著笑。這一米八五的個兒不知遭受多少女子的惦記。
縱使有再多的東西吃,節(jié)儉是必須的,東西分開放冰箱里,吃多少,煮多少,吃不完就放進冰箱里,大冬天的東西不會壞的。操勞一生,節(jié)儉一生的母親將東西分別裝進不同的袋子里,對我一一交代。
回去時,左鄰右舍站在家門前目送著我們,不忘道一聲“回去大做年”?。?/p>
是啊,一家人能在一起,平平安安,團團圓圓,歡歡喜喜,健健康康的,歡聚過年,便是圓滿大做年。
責任編輯:鄭力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