杉洋“槐廟”
□ 余新鋒
“槐廟”是隱藏在時光深處的一座獨特的廟,現(xiàn)在被人們稱為了“藍田鄉(xiāng)約堂”。
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,我就對家鄉(xiāng)人崇敬的楊公——南宋時期被貶官到杉洋的楊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。八百多年前,他就在這座“槐廟”里為杉洋村民忙著公務,直至鞠躬盡瘁。我在《宋史》里查找他的傳略,無傳;我在網上查找,也查不到;再后來,我拜托大學好友利用他的便利幫我查找,他回電話告訴我,也查不到楊易的具體資料。
我知道了,楊易,這是個被時光洪流吞噬的人,是個被歷史云煙遮蔽了面目的人。從南宋到現(xiàn)在,八百多年過去了,當年曾經那么鮮活的一個人在歷史中慢慢縮小,模糊,最后,變成了一個兩個字的詞匯——楊易。
但我知道,他是一個外省來杉洋村做官的人,又是一個深受杉洋人愛戴尊崇的清官。至今,杉洋鄉(xiāng)民的心中,依然存留著他以民為本、剛直仁厚甚至睿智的形象。而我,無數(shù)次走過杉洋村中心地段那重建于清乾隆廿六年的古建筑——寫有“槐廟古跡”的“鄉(xiāng)約堂”,依然仿佛看見他坐在他的“衙亭”里,身材瘦小,長髯飄飄,臉上一派祥和。
古老傳說,楊易是因為朱熹而被貶到杉洋的。
我在家鄉(xiāng)著名的文化學者瘦馬老師的文章里看到他對楊易的介紹:楊易,字明善,浙江山陰人氏,“官拜兵部侍郎,與晦庵朱文公同為理學,因諫韓侂胄丞相,貶為杉洋巡檢”。
這該是對楊易最為具體的介紹了。
杉洋古時稱為杉關,是歷史上的軍事要地。因路通五縣,宋代時設巡檢司,明清時期設捕盜館。因為替朱熹仗義執(zhí)言,楊易這個兵部侍郎(從三品)竟被貶謫到杉洋,跟隨他的只有那個忠心隨從盤縲笳。到了杉洋之后,他安心守關,兼管地方事務,清廉敬業(yè),愛民如子,深受愛戴。多年之后,浙江人楊易病逝于杉洋村那個槐樹旁的衙齋——巡檢司衙門。他死后,杉洋村民就在衙址上建起了楊公廟。這里一定曾經有一棵槐樹,所以楊公廟很長一段時間都被稱為“槐廟”。八百年的時代變遷,“槐廟”只余故址,和故址上重建起來的“鄉(xiāng)約堂”,而那棵衙齋旁的槐樹,也完全消逝于歷史云煙中了。
在楊易去世后,名叫盤縲笳的隨從竟然自刎殉主。杉洋百姓感念他的忠心,就在槐廟里也塑造他的形象作為配祀。后來,人們又在楊易守衛(wèi)過的杉洋東山嶺頭堂隘口建東山祖廟,奉為三十六都藍田界內都城隍,尊稱他為“楊相尊公”。清末杉洋書法家李方蓮還為東山祖廟題寫了這樣一副對聯(lián):“掌九邑咽喉,想當年為國為民,鐵印樹勛崇北闕;豎千秋保障,喜此日壽身壽世,金壘酌酒慶南山。”
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,“槐廟”旁的那棵槐樹,一定是彎腰駝背,頭頂稀疏凌亂的槐葉,在風中傲然挺立。龐大的枝桿支撐著一個巨大的綠色花冠,占據了很大一片天,巨大花冠下幽幽的涼爽,有時,楊易還會跟鄉(xiāng)民們在樹陰下乘涼和避雨。當盛夏花期來臨時,一串串潔白的槐花綴滿樹枝,垂落在“槐廟”黛色的屋頂上,而空氣中,卻彌漫著淡淡的清香,沁人肺腑……
最終,它不再是枝繁葉茂,而是在寒風中老去,成為枯樹,在某個寂靜的夜里倒下。它會和楊易倒在同一天嗎?我不知道,但那棵老槐樹永遠地消失了,楊易卻在杉洋百姓的心里得到永生。
由楊易的“衙亭”,我的目光穿越歷史,到達鄭板橋的“衙齋”。
出身寒微的鄭燮曾是個愛民憐民的清官。他對勞苦大眾,特別是農民,懷有真摯深厚的感情。他在《家書》中說:“我想天地間第一等人,只有農夫,而士為四民之末。”“使天下無農夫,舉世皆餓死矣!”他的《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》膾炙人口:“衙齋臥聽蕭蕭竹,疑是民間疾苦聲。些小吾曹州縣吏,一枝一葉總關情。”他做了12年“縣太爺”,卻從不擺官架子,夜間出巡,常常是不鳴鑼喝道,不打“回避”“肅靜”的牌子,只以小吏提的寫有“板橋”二字的燈籠作為前導,悄然而行。
楊易也正是這樣清廉勤政的愛民清官。他雖殉職在任上,卻在杉洋和歷史上留下了一世清名?,F(xiàn)在每年的農歷三月十三日是杉洋特有的楊公誕節(jié)日。在這一天,杉洋人民都會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,齊慶楊公誕,同看楊公戲。
每年楊公誕,杉洋村熱鬧非凡,經常連演三五天的楊公戲。農歷三月十三日上午,是傳統(tǒng)的游楊公活動,由百姓裝扮成八仙、黑白無常等,和其他人組成的依仗隊伍,前往東山祖廟迎楊公。然后楊公巡游杉洋八大城門,沿途百姓設香案、放鞭炮、供茶水、燒香燭迎接楊公神像,道家法師則隨著楊公塑像沿途作法,祈求合境平安。以前,楊公與舍人爺?shù)乃芟駮挥埖?ldquo;槐廟”,現(xiàn)在它們被村民們請到杉洋文化宮內,端坐后排,觀賞精彩的楊公戲。值得一提的是,“槐廟”在清乾隆廿六年(1761年)由地方鄉(xiāng)紳為首重建后,又被命名為“藍田鄉(xiāng)約堂”,作為地方百姓議事的處所。它占地六百多平方米,是杉洋唯一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,內設議事廳、戲臺,一面“古鑒今”的匾額懸掛中堂。有省級文史專家說,這種商議制定鄉(xiāng)規(guī)民約的“鄉(xiāng)約堂”在全省范圍內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楊易公的嘉言懿行,被久久傳頌,直至今日,依然是藍田大地上美麗的傳奇。
責任編輯:鄭力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