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品国产高清自在线一区二区三区,精品国产亚一区二区三区,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高清,欧美成人a,亚洲成人在线免费,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免费,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俺

首頁 新聞頻道 文化閩東

明清名人與壽寧(下)

2018-07-22 15:52

p3_s

陳壽祺畫像

p4_s

壽寧斜灘盧金锜“進士第”

p5_s

清代康熙版《壽寧縣志》

p6_s

彭蘊章《松風閣詩鈔》

陳仕玲

陳壽祺

陳壽祺(1771—1834年),字恭甫,號左海,晚號隱屏山人。侯官(今屬福州)人,清嘉慶四年(1799年)進士,改庶吉士。散館,授編修。尋告歸,家貧無食,父命復入都。歷充廣東、河南鄉(xiāng)試副考官,會試同考官,記名御史。阮元延課杭州詁經精舍,又主泉州清源書院、福州鰲峰書院。道光八年(1828年),福建成立省通志局,陳壽祺被受聘為總纂。道光十四年(1834年),《福建通志》即將告竣之日,不幸病逝。著有《左海文集》十卷,《左海駢體文》三卷,《絳趺堂詩集》六卷等,《清史稿》有傳。

陳壽祺是清代嘉、道年間聞名天下的大學者,《清史稿·列傳》稱之“解經得兩漢大義,每舉一事,輒有折衷”。因其早年學歷、交游以及嚴謹?shù)闹螌W態(tài)度,使其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,他在學術上的地位以及人格魅力,深得時人的賞識與推崇。與其交往者,亦多為博學鴻儒及品行清高之士,壽寧才子盧金锜就是其中的一位。

盧金锜(1763—1838年),字于湘,號蘭齋,壽寧斜灘人。乾隆四十二年(1777年),弱冠補弟子員。乾隆五十一年(1786年)丙午科鄉(xiāng)試第五十三名舉人。嘉慶元年(1796年),主講本縣鰲陽及羅源、霞浦諸書院講席。嘉慶十三年(1808年)以大挑一等,授山西平陽府岳陽知縣。任上操守清廉,黎民戴德。嘉慶二十四年(1819年),任滿歸里。著有詩集,現(xiàn)存手抄本。

從現(xiàn)存陳壽祺《絳跗草堂詩集》可以得知,他與盧金锜的交往是在乾隆甲寅年(1794年)之前。這一年,盧金锜32歲,陳壽祺24歲,兩人皆為舉人身份,而且都在漳州府擔任職務,過從甚密。至于他們的相處時間應該也長達三至四年,《絳跗草堂詩集》卷二有《雁門行為南安傅進士修孟作》古樂府作于乾隆辛亥(1791年),卷三有《南歸途次呈邱丈如衡》兩首七律作于乾隆丁卯(1795年),另外從斜灘盧氏后人收藏之《廿十三世祖金锜公年譜》知悉,盧金锜在漳州游宦長達四年時間,于乾隆六十年也應薦赴京,二人就此分袂,再未相見。

《絳跗草堂詩集》卷二為陳壽祺流寓泉漳之作,與盧金锜相關者共為九首,其中有一首七律《贈壽寧盧于湘金锜》:“同來漳水浣塵衣,白露蒹葭見亦稀。結客異鄉(xiāng)如不速,關人芳草是當歸。疏蟬一樹帶煙暝,新荔半村兼雨肥。風景清榮成小住,夜闌松麈尚頻揮。”

在盧金锜的詩集中,筆者也找到了一首《答陳恭甫元韻》:“蘭水同湔客子衣,故鄉(xiāng)空谷足音稀。忽逢萍梗成佳集,共語莼鱸可當歸。聽雨燒紅燈淚積,評詩浮白酒花肥。善夫已去林鴻杳,壇坫今誰是指揮。”

乾隆甲寅年(1794年)初夏,陳壽祺寓居漳州府南靖縣,品嘗到了當?shù)匦迈r荔枝,食后余興未盡,想起蘇東坡貶謫惠州啖荔留詩的故事,依韻成古風二首,分別寄給同時流寓閩南的朱依真(桂林人)、盧金锜。朱、盧二人品讀了陳壽祺的佳作,贊賞不已,步韻也各做一首。此后詩興一發(fā)不可收拾,燕往鴻來,僅陳壽祺一人,就疊韻達八首之多。限于篇帙,本文不做收錄。

彭蘊章

彭蘊章 (1792—1862年),字泳莪,一字琮達。江蘇長洲(今吳縣)人。出身世家大族。五世祖定求,康熙十五年(1676年)丙辰科會元、狀元。曾祖啟豐,雍正五年(1727年)會元、狀元,官至兵部尚書,在朝為官達四十年。道光十五年(1835年)進士,初授工部主事,累遷鴻臚寺少卿,擢工部侍郎。咸豐元年(1851年),命在軍機大臣上行走,尋擢工部尚書、協(xié)辦大學士。后拜文淵閣大學士,管理工部及戶部三庫事務,充上書房總師傅,卒謚“文敬”。在任期間,曾協(xié)同軍機大臣祁寯藻,以及桂良、花沙納、肅順等大員采取增收厘金、發(fā)行官鈔、改鑄銅錢、擴大捐資及漕米海運等措施,以解決清政府因籌集鎮(zhèn)壓太平天國的軍費而造成的財政困難。自明朝以來,朝廷自然形成了一條規(guī)定,即“非翰林不得入內閣”,彭蘊章非翰林出身,最終入閣拜相,這在明清兩朝是非常少見的。

道光二十六年(1846年)十一月,彭蘊章因“明習掌故,勤能稱職”,被朝廷任命為提督福建學政,至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五月始離任。道光二十九年(1849年)二月,彭蘊章蒞臨福寧府,視察福寧五縣學務。在此期間,他除了處理政事,還查閱地方志乘,了解風土人情,并與五縣生員談詩論文,留下了數(shù)量不菲的詩文作品。據彭蘊章《松風閣詩鈔》卷十一統(tǒng)計,共有四十多首詩作,其中有半數(shù)是應霞浦、寧德、福鼎、壽寧四縣士紳之請,為各縣八景名勝所題寫的詩句。

據康熙版《壽寧縣志·一卷·形勝》,壽寧縣城“后據鎮(zhèn)武,前列翠屏,叢珠連綴于左,天馬騰躍于右。而蟾溪滔滔,抱城而流,逶迤若帶,岡阜周匝,不見空缺,亦勝概也。”早在馮夢龍《壽寧待志》就有關于“八景”的說法,至清代初期定為“仙巖石乳”“爐峰宿靄”“叢珠霽雪”“翠屏爽氣”“三峰古剎”“七星長橋”“茗溪清泉”“官亭草色”八景,彭蘊章為其中的四景留下了瑰麗的詩章:

爐峰宿靄

云氣裊爐煙,青峰高接天。

潯陽泊舟客,到此重留連。

仙嶺(巖)石乳

萬仞攀仙嶺,明珠走玉盤。

為嘗清冽味,芒屩上層巒。

仙橋臥象

巨石形如象,臨流長鼻垂。

浮虹通絕澗,還憶渡河時。

七星長橋

一澗急湍瀉,驚心待渡人。

鼉梁橫十丈,莫復問迷津。

與縣志所記八景不同的是,彭蘊章詩中多了一個“仙橋臥象”,這里的“臥象”指的是縣城東門外的象山,也有可能指的是蟾溪邊的象形石,“仙橋”指東門升平橋,始建于明英宗天順年間(1457—1464年),又名“東作橋”。彭蘊章詩作的出現(xiàn),對研究地方人文景觀起到了補充作用。

在彭蘊章的另外一部傳世著作《歸樸庵叢稿》中,還可以找到一篇《書福建<壽寧縣志>后》的文稿,這是彭蘊章在閱讀康熙版《壽寧縣志》卷之八《靈異》所記“陰兵”傳說后,所留下的一篇讀后感。原文如下:

“《志》稱:‘丙戌秋,大兵過壽邑,民間逃竄一空。兵屯城內,黃昏時,忽旌旗影現(xiàn),鼙鼓聲聞,哄傳有女將帶兵至城內,兵始出。人以為馬氏天仙陰兵救護壽民也。丙辰秋,偽都尉逃兵過境,亦如之。’案吾蘇于嘉慶甲戌正月四日,亦黃昏時,訛言盜從海至葑門外,居民扶老攜幼逃避入城,比夜深城閉,不得入者號哭于外,而官亦授兵登陴矣。余時年二十三,家近葑門,但聞城外人聲鼎沸,鑼聲及火銃聲徹夜不息,以為明日此地將作戰(zhàn)場矣。及天明,沸聲止,城始啟,皆言昨夜所見乃陰兵。兵皆乘舟,火光燭天,居民疑為盜,乃鳴鑼放槍以拒之,其沸聲皆人聲,而陰兵無聲也。蘇人疑癸酉林清之亂,松江兵多亡于外,其魂為祟,亦未必然。是年夏,大旱,地生毛,斗米錢六百,此其為災也,明矣。因見<壽寧縣志>紀所謂陰兵者,追憶吾鄉(xiāng)甲戌之異,故記之。”

這部于清康熙二十五年(1686年)由時任壽寧知縣趙廷璣主修,邑人柳上芝編纂的八卷本《壽寧縣志》,是壽寧縣自明景泰六年(1455年)建縣至今,綱目最完整、記載內容最豐富的一部地方志。“陰兵”講述的是順治三年(1646年)與康熙十五年(1676年),明世裔鄖西王朱常湖、靖南王耿精忠攻陷壽寧縣城之時,馬仙姑兩次起“陰兵”救護百姓的故事?!秹蹖幙h志》的記載如下:

“丙戌秋,方兵過壽寧,擄掠男婦,民間逃竄一空。兵屯城內,復散四門抄劫。黃昏時候,忽旌旗現(xiàn)現(xiàn),鼙鼓聲聞,哄傳女將帶兵至,自相枕籍出城。人以為馬氏大仙陰兵救護壽民。丙辰秋,偽都尉逃兵過,亦如之。”

彭蘊章所引用的文字與我們今天所能讀到的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《壽寧縣志》內容略有出入,彭氏所記錄的文字似乎更通順流暢一些,是否經他潤色,還是另有版本,有待地方學者進一步考證。

彭蘊章與馮夢龍均為蘇州人,馮氏留下了一部洋洋數(shù)萬言的地方志,彭氏為康熙縣志補充了不足,這為壽寧縣數(shù)百年歷史又留下了一段佳話。

責任編輯:卓金芳

關鍵詞

彭蘊章 陳壽祺 盧金锜 壽寧縣志




返回首頁
相關新聞
返回頂部
寧德網簡介 版權聲明 聯(lián)系我們 加入我們

寧德網 版權所有,未經寧德網書面特別授權,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

互聯(lián)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編號:3512014001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(jié)目許可證號:1309374

廣告聯(lián)系:0593-2831322 職業(yè)道德監(jiān)督、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 新聞熱線:0593-2876799

寧德市新媒體網絡傳媒有限公司 地址:寧德市蕉城區(qū)蕉城北路15號閩東日報社三樓

閩ICP備09016467號-17 網絡舉報監(jiān)督專區(qū)